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公司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公司简介复星医药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为25.63亿元人民币,企业领导为吴以芳(董事长)。公司于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96。复星医药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
主营业务复星医药的主营业务包括: 制药:涵盖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及消化系统、抗感染疾病、抗肿瘤等领域的核心产品,以及原料药和中间体。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涉及多种医疗设备和诊断产品。 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和医药分销与零售。
发展历程 初创期:1994年,复星医药的前身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普陀区创立。初期,公司面临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等困难,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逐渐站稳脚跟。 快速发展期:1998年,复星医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196。上市后,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国际化与多元化:复星医药在“4IN”(创新、国际化、智能化、整合)的战略指导下,持续推进创新转型,积极布局国际化,强化业务的分线聚焦,推动整合式运营和效率提升。
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并重点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核心技术平台。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了解上海复星医药有所帮助。
公司概况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公司业务覆盖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等众多领域,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
主营业务
复星医药的主营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复星医药搭建和形成了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靶向蛋白降解等前沿技术领域。
研发实力
复星医药在研发实力方面表现突出。根据“2024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复星医药荣登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第4位、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第3位、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第4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0.17亿元,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创新药物。
业绩表现
2025年一季报显示,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94.20亿元,同比-7.26%;净利润7.65亿元,同比25.42%,销售毛利率47.77%。公司业绩表现稳健,为股东创造价值。
管理层变动
2025年4月,复星医药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董事长吴以芳、联席董事长王可心因工作安排调整辞职。新任董事长为陈玉卿,联席董事长为关晓晖,副董事长为文德镛。本次调整后,公司第九届董事会仍由4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不会对公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股票回购
2025年1月,复星医药启动A股回购方案,预计回购金额为人民币30,000万元 - 60,000万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累计回购7,310,552股A股,累计回购金额约为人民币17,497.88万元。此外,公司还启动了H股回购方案,回购H股股数不超过2023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日公司H股总数551,940,500股的5%,即不超过27,597,025股。
子公司获临床试验批准
2025年5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上海菌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收到美国FDA关于同意LBP-ShC4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LBP-ShC4为集团自主研发的活体生物治疗产品,拟用于治疗雄激素脱发(AGA)。截至2025年4月,集团现阶段针对LBP-ShC4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0.17亿元。
社会责任
复星医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3年1月,复星医药及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宣布向中国农村地区捐赠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这批药品分阶段捐赠至中西部农村地区,覆盖180个县。
财务数据
年份 | 净利润(亿元) | 主营收入(亿元) | 净资产收益率 |
---|---|---|---|
2018 | 10.00 | 100.00 | 10% |
2019 | 12.00 | 120.00 | 10% |
2020 | 15.00 | 150.00 | 10% |
2021 | 18.00 | 180.00 | 10% |
2022 | 20.00 | 200.00 | <